有色金属合金及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概况

实验室简介

简介:

    有色金属合金及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于2003年11月获得教育部批准建设,2006年通过教育部建设验收。重点实验室定位于有色金属应用基础研究,面向国家和甘肃省重大战略和技术需求,立足有色金属新材料及先进加工科学基础前沿,紧密结合我国特别是甘肃省有色金属资源的优势和生产实际,开展创新性科学研究,形成区域有色金属先进加工学科特色,推动学科建设发展,提升我国有色金属先进加工与再利用的应用基础理论和技术水平,为甘肃有色金属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我国是有色金属原材料生产大国,但是有色金属深加工技术水平相比较于欧美等发达国家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不能满足我国高端装备制造对高性能有色产品的需求。尤其是甘肃有色金属产业主要以生产基础性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为主,有色金属深加工的基础理论与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薄弱,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不高。基于教育部对重点实验室的定位和任务要求,结合甘肃省有色金属行业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升级转型的发展需求,依托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传统优势学科,重点实验室在长期发展和建设过程中逐渐凝练形成有色金属先进成形加工理论与技术、有色金属先进焊接加工、有色金属加工过程模拟与材料计算三个特色研究方向,以镍、钴、铝、镁等有色金属金属及合金材料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有色金属材料先进制备、加工和模拟等开展创新性研究,解决了有色金属材料在制备、加工和模拟过程中的部分关键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建立并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有色金属及合金材料组分、结构和工艺设计的理论基础和制备、加工、模拟和应用基础技术和理论体系。助推兰州理工大学工程学学科于2016年7月首次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材料学学科于2017年3月首次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2017年12月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显示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评估结果为B-,全国排名65位。重点实验室为兰州理工大学工程学和材料学学科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重点实验室以人才培养为目标,依托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冶金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围绕有色金属先进成形加工理论与技术、有色金属先进焊接加工、有色金属加工过程模拟与材料计算等特色研究方向,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环境,培养创新型技术和科研人才,支撑我国有色金属材料领域的发展。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获批为甘肃省重点建设学科,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具有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省(区)唯一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工学博士学位授予点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依托进行本科人才培养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冶金工程、已成为西部地区培养和吸引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

 定位及目标:

依托学科:

 





Copyrights © 2018 有色金属合金及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版权所有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兰工坪路287号   邮编:730000   电话(传真):(86-0931)-2973715

陇ICP备15002798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302000714号

本网站访问总人数: